“一个好的理论,比任何东西都更具有实践价值。” (Nothing is more practical than a good theory) ——库尔特·勒温
对于已在商界纵横捭阖的企业家和高管而言,UBI DBA(工商管理博士)的学习意味着一次深刻的身份蝶变:从问题的解决者,到知识的创造者;从管理实践的引领者,到管理思想的缔造者 。这背后,是对“学者型企业家”精神的至高追求 ,而其核心,正是构建严谨、创新的研究能力。
2025年7月12日至13日,UBI商学院DBA课堂迎来了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学术盛宴之一——由世界知名学者孙河山教授主讲的《管理研究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
孙教授作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普莱斯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与分析学教授,其研究成果斐然,论文屡次发表于《MIS Quarterly》等国际顶尖期刊 。他的到来,为UBI的博士生们点亮了从商业直觉通往学术殿堂的明灯。
DBA研究的起点,往往源于企业家们在多年实践中观察到的真实“现象” 。然而,如何将这些鲜活、复杂的商业现象,转化为能够被检验、具有普适性的学术理论?又如何让理论最终回归数据,得到验证并产生洞见?
孙河山教授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所有博士生必须跨越的“两个鸿沟” 。
鸿沟一:从现象到理论
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跃迁。研究的魅力在于“使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甚至生产新知识” 。这一过程要求研究者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进行系统性综述 ,精准定义核心概念(构念),并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构建起包含清晰变量与逻辑关系的研究模型与假设 。
鸿沟二:从理论到数据
这是从抽象回归具象的验证。一个优雅的理论模型,必须经得起现实数据的考验。孙教授详细拆解了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包括如何设计可靠的测量工具、如何选择代表性的样本、如何确保研究的效度与信度,最终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来检验最初的假设是否成立 。
整个课程,就如同一次精准的学术“外科手术”教学,将一篇顶刊论文的诞生过程——从选题、理论构建、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的完整链路 ——清晰地呈现在学员面前。
课程的第二天,UBI DBA 22期学员韩堃同学带来了精彩的导课。他笑称此次导课是他以孙教授“助教”的身份来对前一天的课程进行总结。作为资深的管理者,他表示自己通过此次课程,完成了由自身经验来创建理论到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构建理论的华丽转身。
为了让学员们更直观地理解理论构建的全过程,孙教授将自己最新的前沿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头脑风暴(LAB)” ——作为核心案例,贯穿整个课堂。
传统的头脑风暴常常受困于“产出阻滞”、“社交焦虑”等问题 。孙教授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极具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能否利用大语言模型(LLM)来模拟一个高效、无偏见的创新团队?
研究发现,LLM不仅成功模拟了人类的头脑风暴过程 ,并且由其生成的创意,在人类受试者眼中同样是合理且富有创造力的 。更有趣的是,允许代理们相互“对话”的小组,虽然产生的创意数量较少,但想法却更“成熟完善”,在可行性与相关性上表现更优 。
这个案例完美地向UBI的博士生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研究,正是从洞察一个现实问题(传统头脑风暴的困境)开始,通过理论创新(引入LLM代理),设计严谨的实验去验证,最终产生出对学界和业界都有启发的新知识。
孙河山教授的课堂里,学术研究不再是象牙塔内的文字游戏,而是赋能商业实践的强大武器。UBI聚合了中国最优秀、最具进取精神的企业家群体 。他们带着各自企业与行业中最值得探究的现象来到课堂,在与孙教授这样的顶尖学者进行思想碰撞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而这正是UBI作为“学界”与“商界”之桥梁的独特价值所在。
我们坚信,通过这样系统而严谨的学术训练,每一位UBI博士生都将完成生命的重塑与思维的跃迁 ,真正建立起学识的自信、能力的自信和表达的自信 ,最终将自己的实践智慧升华为经得起考验的管理思想,为企业、为行业、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性贡献。